电化学储能系统

# 博客 2025-04-05 04:09:54 ttzt

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痛点比欧美多,这反倒成了我们更好地用互联网来解决、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这个世界本来没有搜索,谷歌给你一个框,你才有搜索需求。大概两个月前曾经有一位传统的大投资机构领导来问我,蚂蚁金服现在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金,这太疯狂了,说你怎么看,我说太便宜了。

电化学储能系统

因为互联网的到来,网上直销打掉渠道溢价。当你的利润变成别人的成本的时候,我们发现你被重构了,这个商业逻辑也被重构了。有过人人帐号的小伙伴举手我看一看,大家都用过,除了第一排的嘉宾,这基本上暴露了他们第一排的嘉宾不是80后这样的年龄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身边各行各业的一些小伙伴们纷纷开始创业的原因。我之前喜欢坐在咖啡馆听小伙伴讲什么,同时写自己的PPT,上一次在五道口买咖啡,周围十桌人,其中有四桌在谈新三板,然后还有两桌在谈C轮,剩下有四个拿着所谓的计划书在骗美元风投,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状态。

大家用过河狸家吗?昨天晚上有一个小伙伴说你完全不会自己化妆,我在河狸家定了一个美容师,今天早上给你化妆,他还说很贵的,一单2000块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国这样有过亿的用户来不断迭代你的用户体验,来演绎出更多的用户模式。这就代表印度在过去这36年里,每年的增长速度比我国低将近4个百分点。

用牺牲速度来解决雾霾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对环境恶化所要忍受的时间更长 雾霾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排队和交通拥挤少了,节省交通时间和成本。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2012年印度的雾霾问题比我们要严重。但如果你去投资向中高端产业升级的部分,或者是基础设施不足的部分、环境改善的部分、城镇化的部分,这些方面并没有产能过剩,投资怎么会导致过剩产能呢?反而是在补我们的短板。

你把路修好了,对民营经济有很多外部性:汽车轮胎的损耗少了,成本低了。第一,你要问问,为什么2008年、2009年政府积极用财政政策?如果企业有投资积极性,政府就不会去投资,因为企业不愿意做,政府才做。

电化学储能系统

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对此形成一个共识。所以当经济下滑,各种建材的成本比较低,民营投资不足的时候,政府来做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是最好的。但是不是这样呢? 拿印度来对比。那是不是把经济放缓雾霾就好一点呢?如果像APEC会议期间那样把工厂关掉,一段时间可以,但如果一直关掉的话,我们就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了,那大家都不会接受。

投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改善、城镇化等领域,不会导致过剩产能,反而是在补短板 我们现在有很多产业产能过剩。所以并不是说增加消费、减少投资就能解决产能过剩,这个说法不正确,没有分析我们产能过剩的地方在哪儿。但仔细分析一下是怎么造成的,林毅夫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实际上,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放缓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高收入阶段,那就会使我们停留在制造业的阶段更长。

如果投资降低,对这些建材的需求就少了,就会造成产能更过剩。现在很多人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雾霾是因为发展快造成的。

电化学储能系统

林毅夫很高兴看到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出的《世界经济展望》里,提出在经济下滑时,是政府来做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时机。但一般在分析里面是不包括这些回报的,所以,计算的回报率就比民营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低。

这是共同的问题,除非你不经过制造业阶段。2014年印度人均GDP是1626美元,我们是7572美元,它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第一,雾霾是经济增长快引起的吗?第二,产能过剩是投资造成的吗?第三,政府不该在经济下行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吗?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实现7.0%左右的经济增长真正要落实起来,需要廓清几个思路性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利于增长。林毅夫觉得这样的分析并不完全正确。如果能够有效投资的话,就业和收入就能够增长。中国是这样,老工业化国家,英国、德国、美国,和新工业化国家日本、韩国,在制造业阶段也都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投资会拉动消费,经济会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第二,计算基础设施回报的时候,它的投资周期可能是三四年,是比较长的。

加强执法环境会改善一些,但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变成以清洁能源为主,需要一个相当缓慢而且代价很高的发展过程。这种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做的。

实际上并不是说改善投资不需要。雾霾确实严重,林毅夫也不喜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必须政府来做,就要考虑是什么时候做,是在整个经济下滑的时候做好,因为这时候民间投资不足。他直言,目前对中国经济认识存在三大误区。比如你说,现在的钢材、水泥很多了,再去投资这些产业,可能让产能过剩更严重,这我同意。所以政府应该对基础设施建设有责任,即使是投资回报可能低一点。

除了移动通信以外的基础设施,谈了30年基本没人做。主张投资当然是指有效的投资,能够提高我们生产力水平的、能够让我们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投资。

第三,即使你把这些都算进去,到最后你发现政府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那这些基础设施你要不要做?如果政府来做回报率低,企业来做基础设施,除了少数几个有垄断的项目之外,大部分基础设施长期回报是比较低的。2009年,林毅夫在世界银行当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一直在提倡这个观念。

这个阶段制造业的能源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也高,这时候相对于农业社会,或者是相对于高收入、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环境问题要更严重。经济好的时候政府做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火上加油。

经济下滑,民营投资不足的时候,政府来做是最好的 第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就是政府现在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不该采用一些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不该降息,不该降准,这些措施可能会增加信贷的风险,或者不该用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一些项目的投资。导致的结果,到2000年左右,他们发现过去30年里,只有一项基础设施,民营经济非常积极,就是移动通信。这样一对比,马上就发现并不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三四个百分点,雾霾就会减轻。林毅夫觉得用牺牲速度来解决雾霾的问题,这是一个初衷非常好、但不针对问题本质的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对环境恶化所要忍受的时间会变得更长。

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很多是有外部性的。第三个原因,跟环境执法有关。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产能过剩 投资 环境 货币政策 。因为我们现在过剩的产能是什么,是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上面,这些都是建材,都是不能直接消费掉的。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让我们知道了雾霾的问题。很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